본문 바로가기 주메뉴 바로가기 하위메뉴 바로가기


百济的中兴与发展

迁都熊津与国家中兴​

从汉江到锦江​

475年百济首都汉城被高句丽攻陷,第22代文周王(475-477年在位)同年10月迁都熊津(现公州)。熊津时期百济政局受盖卤王的死亡、匆忙迁都的影响,一直动荡不安。文周王被侍臣解仇杀害,继文周王之后即位的第23代三斤王(477-479年)也于即位三年后死亡。​​

在这些混乱当中,第24代东城王即位,为稳定国情付出了很多努力。他选拔锦江地区的新势力当官,让他们与来自汉城的贵族势力保持势力平衡。当时新选拔的贵族势力有真氏、苩氏、沙氏、燕氏等,他还迎娶新罗伊湌比智的女儿为王妃,与新罗建立同盟关系。​

可是东城王在位末年开展过多的土木工程、享受奢侈生活,惰于内政。结果东城王于501年11月去马浦村(现舒川韩山)打猎的时候,遭加林城(现林川)城主苩加派遣的刺客行刺受伤,于12月死亡。​

百济的中兴

第25代武宁王(501-523年在位)继东城王之后即位,百济的国力逐渐得到恢复。武宁王即位后马上镇压苩加之叛乱,并开始攻打高句丽。在即位的501年进攻高句丽水谷城(现新溪),513年在苇川战胜高句丽军队。这一时期的战斗主要在汉江流域进行,大部分由百济获胜,夺回被高句丽掠夺的汉江流域国土。第26代圣王(523-554年在位)继武宁王之后即位,他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及军事组织,将中央的行政组织调整为22部,将地方行政、军事组织转为方郡城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圣王的各种业绩当中最为突出的是538年迁都泗沘。由此百济的熊津时期告终,开始在泗沘探索新的腾飞。熊津时期的历史虽然较短,百济却在现在的公州留下武宁王陵、宋山里古坟群等多数优秀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武宁王陵出土的多样文物雄辩着百济与中国,乃至日本进行活跃交流的事实。

迁都泗沘与实现腾飞​

百济开启泗沘时代​

圣王于538年迁都泗沘的时候,将国号改为南扶余。但官方继续使用百济这一国号。由于公州有江、山环绕,有利于防卫,但由于土地狭小,担当一国首都存在地理环境上的局限性。而扶余地区不仅有江山环绕,利于防御,还拥有广阔的平原,经济富足。此外,地理方面又可以通过锦江进入南部、伽倻地区,并通过黄海容易与中国、日本进行交流。​

圣王在迁都泗沘前后树立都城制度。王城将扶苏山城作为背后山城使用,建造罗城使之包围扶余,形成双重防御体系。都城内部依照五部规划,各部又细分为五巷,并设置完善22部司的中央官府与五方的地方统治组织。​

圣王通过对内、对外政策增强国力,并与新罗真兴王联合作战收复高句丽占有的汉江流域。551年百济恢复汉江下游六个郡,新罗占领汉江上游地区的十个郡。可是新罗553年反攻百济占领汉江下游地区,两国的同盟关系结束,554年圣王在攻击新罗之战中不幸被敌军捕获而亡。​

百济人的精神世界,佛教的发展

百济积极接受中国南朝的文化,并创造出百济独特崭新的艺术世界。佛教艺术可谓是百济人温和、细致面貌的精髓。百济人在王都兴建多数寺庙、佛塔,佛教文化也十分发达。因此熊津、泗沘地区有多数佛教遗迹,并出土多数文物。此外,泰安磨崖三尊佛、瑞山磨崖三尊佛彰显百济佛教文化的特点。​

此外,泗沘时期各种工艺品、美术文化也实现了飞跃。出土于陵山里寺遗址的百济金铜大香炉、各种纹样砖、土器、瓦当等显示百济人的精神世界与技术水平。百济将这些卓越文化传授给日本,对飞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武王于益山的执政

​ 第30代武王(600-641年在位)对内恢复王权,对外一直与新罗作战。他在位期间与新罗交战十多次。此外,武王试图离开泗沘迁都益山,这些可通过他在益山兴建王宫城、大型寺庙弥勒寺的事实证实。尤其是在益山王宫城出土多数类似于泗沘都城出土的考古学文物。从中可知武王在益山驻留较长时间。此外,武王还特别注重道教与佛教,在创建弥勒寺的同时,重建王兴寺。他在位35年3月于宫阙南部挖池从20余里外引水,并在池中建设小岛,再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岛。​

百济的灭亡

拥有700年历史的王国灭亡

继武王即位的第31代义慈王(641-660年在位),据说他孝顺父母,兄弟友爱。义慈王于即位翌年7月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新罗,攻陷40多个城堡,战绩辉煌,8月派遣将军允忠攻击大耶城(陕川),使之陷落。随后继续攻打新罗西部地区获得大胜。​

后来义慈王在连续获胜的过程中,趋于自满,显露出独裁君主的狭隘性。王妃权力欲极强,过多干预朝政便是其佐证。不仅如此,义慈王也未能有效应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变化。当时处于劣势的新罗向唐派遣使臣要求唐向百济施加压力,对此唐朝向百济要求与新罗维持和平,义慈王却无视这一建议,而且652年以后不再向唐派遣使臣,断绝与唐朝的外交关系。​

由此新罗与唐朝联合攻击百济。百济将军阶伯率领的五千名决死队未能在黄山伐中阻止新罗五万军队,罗唐联军对泗沘都城进行总攻击。660年7月12日罗唐联军到达泗沘都城,义慈王与太子孝一起躲避到熊津城,罗唐联军包围泗沘都城,使之陷落。随后在熊津城躲避的义慈王与太子也投降,义慈王、太子、多数王子、高官与12,807名百姓被带到唐朝首都。唐朝还在百济地区设置了五个统治组织。

百济复兴之梦想

​ 660年泗沘陷落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复兴运动。百济复兴运动自泗沘都城陷落以后开始,一直轰轰烈烈地延续到663年瑞山任存城陷落。复兴运动的中心地点是周留城与任存城。​

可是百济于663年8月在与倭的志愿军(水军)共同参加的白村江战斗中大败,百济复兴运动也以失败告终。日本水军在白村江战斗的时候,百济军在周留城对抗罗唐联合军。663年9月1日百济复兴军与倭军一起向新罗军投降,周留城陷落。周留城陷落以后,豆良尹城等周边诸城也相继投降。长达三年的百济复兴运动以失败告终,存续700年的百济也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资料来源:忠清南道. 2010. 《韩国的古代王国百济》​